分卷阅读271
。 常伯宁是义父的师兄,如一不怨他十年来的隐瞒,也愿意替封如故多问一声:“他……现在可还好?” “这……”小沙弥拣着委婉的词句,道,“回如一师叔,踏莎剑法,而今不再被沉埋,闻名天下。” 如一心中一震。 以往,端容君常伯宁独坐深山,做他的世外仙,种他的寂寞林。而如一进入人世,游荡红尘,一心盼着有朝一日,扬名天下,能让义父时时听说自己的故事,那便够了。 现今,历尽千帆,端容君踏出道门,追查真凶;而他留于寒山寺间,收敛心性,再不出门。 如一怔在原地,有了些“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感慨。 最终,如一也没有去见上常伯宁一面。 一来,他对海净被杀一事未曾调查过,不能提供给常伯宁更多帮助;二来,二人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此时相见,除了封如故,也不知可以谈论些什么。 三来…… 如一推开佛舍门扉。 ……三来,他身上沾染了太多义父的气味。 他心中仍有一点私欲作祟,不愿让常伯宁有所察觉,领走义父。 ……常伯宁已拥有了义父的十年,该允准自己拥有他一段时间罢。 他怀着满腔情感转入屋中,却见到了盘腿坐在榻上、沮丧万分的封如故,脑袋上无形的长耳朵都耷拉了下来。 如一在床侧蹲下:“义父,怎么了?” 封如故如是这般地讲述了一番。 今天,封如故算准了时间,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做适龄兔子应该做的事情了。 于是,他抱着一只兔子上床,准备与其苟合。 正当他研究该当如何苟合时,兔子对他嫌弃至极,当胸蹬了他一脚,跳下床,撒腿跑了。 封如故尾随着兔子来到兔窝,恰好见到那一窝兔子在两两结对,快乐成长,其中还包含了封如故极其珍视的那只黄花大闺女。 见状,封如故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他不是一只合格的兔子。 说到底,他根本无法合群。 他到哪里,都无法合群。 如一抱住因为做兔子做得毫无成就感而伤感的封如故,有点说不清自己此刻的心绪。 义父做花草时,并不曾有过这样的烦忧。 离人越近,他越是有人的烦恼。 如一正思索着安慰他的言辞,突然听得一声细细的“喵”声从窗台处传来。 他与封如故循声望去,只见是那只长大了不少的灰猫游历全寺回来,正好奇地舔着爪心,望向床上合抱的两人。 注意到封如故骤然亮起来的眼睛,如一再生不妙之感: ……不会吧? 第121章回春之日 如一知道自己的抗议向来无效, 只得提前做好准备, 将围墙又往上加了一尺,并将贴墙而生的杏树往内挪了几丈。 果然,此招大大克制了封如故。 不管生前死后, 他都是一只如假包换的懒猫,墙太高, 他也懒得爬,只偶尔爬上树,在枝杈上晃荡着腿向外张望, 或是在墙下坐着,望着墙外世界, 不知是向往,还是怀念。 他怀里搂着灰猫, 灰猫轻轻舔他的手指, 而他把灰猫捧起来, 想要礼尚往来一番, 却感觉对方毛多厚实,无从下口,就只在它的额头亲了一口,意思意思。 他在外面和猫玩累了, 就会大大咧咧来到如一正在俯首看书的桌案前,自顾自趴在对面, 酣然入睡。 猫这种动物, 确实是很合封如故的习性。 十年间, 他虽然居于“静水流深”中,但身体抱恙,在“七花印”剧毒作用下,忍受伤疲之苦,整整十年,未曾睡过一个好觉,现今总算一口气补了回来。 仅仅是看他睡在自己面前,如一便能感到由衷的幸福安宁。 这感觉实在很好。 如一翻一页书,便看他一眼,盯着他的时间久了,竟难得犯了孩子气,越过桌面,轻掐一掐他秀气的鼻尖小痣,旋即马上收回手来,作正襟危坐、认真学习状。 封如故感到外界的动作,迷蒙地抬起眼睛,四下环顾,未能寻获罪魁,就继续埋在臂弯间,蹭一蹭脸,把自己蹭得清醒一些后,又把脸枕在小臂上,歪头看着如一。 如一面色沉静,双眼紧盯书页,一副郎心如铁的模样。 封如故对他笑开了:“喵。” 如一倒吸一口凉气,攥书页的手紧了紧。 封如故绕过书桌,手捧着小暖炉,贴着如一的椅子就地坐下,将头枕靠在他腿上,撒娇地拱了拱。 如一握着书,目不斜视,心脏狂跳:“你……义父,起来罢,地上太凉。” 但封如故却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似的,盯着他胸口看了半晌,灵活地从他手臂与腿的夹缝间挤进去,坐在他的膝盖上,撩开他僧袍前襟,朝内张望。 如一一把抓住领口,同时压住他的手:“你……” 封如故秉承猫爪子不可被压于下的原则,迅速把手抽出,压在他的手背上,探头探脑道:“你胸口在亮。” 如一捂住胸口:“……” 封如故好奇求知:“为什么啊。” 如一盯着他被自己舌头润湿了一片、薄薄闪着一丝水光的唇畔,揪紧膝上一层衣物,反复告诫自己,佛门清静之地,不可胡来。 且义父心智不全,此刻妄为,实在是有趁人之危之嫌。 他偏过脸来,勉强答道:“因为……贫僧,心里有一个人。” 封如故表示听不懂。 如一放柔了声音同他解释:“他只要叫门,我就会在心里给他点一盏灯笼,欢迎他归家。” 封如故似懂非懂,低头在自己胸口摸索:“我怎么没有?我心里是空荡荡的吗?” 如一心微微一痛,仿佛亲手扯裂了心中创伤:“义父这样……就很好。” 心有挂碍,就有了忧怖。 哪怕封如故接下来的一生,是空茫茫的一片雪原,如果这样能换他无忧无虑,欢喜一世,也不差。 左右这小院僧舍,是按照义父与自己共同拟下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