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
还是活捉为好。 公开处刑,同时公开声明这家伙纯粹是碰瓷公孙大娘,好歹洗一洗那位唐时巾帼被迫承受的脏污罢! 宫九一直在旁边观察向晓久,这会子看他仿佛好些了,就往他碗里夹了一筷子菜,温声劝慰: “公孙兰是生是死的,又有什么打紧?公孙大娘的清誉,大不了我回头去请一道圣旨。” 因着皇帝身子不好,子嗣上尤其艰难,他待宗室旁支其实挺优待的。 更何况太平王还是和先帝一母同胞的、当今亲叔父。 宫九这个太平王世子在皇帝那里还是相当有脸面的。 只不过他原先因着幼年误会,看太平王各种不顺眼, 连带着皇帝这个太平王的亲侄子也一并迁怒上, 哪怕皇帝打小儿就特别稀罕这个小堂弟,宫九当面没给过人家几回好脸色不说,一度还满心惦记着人家屁股底下那把龙椅。 但那都是重生前的老黄历了。 如今宫九虽说还是不怎么愿意去看太平王那张老脸,可也没想着要再去玩一把谋朝篡位。 宫九看皇帝,反正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比看太平王顺眼许多的。 再加上前不久打定主意要搞事,也就主动和皇帝联系上了。 这可真是把那个拿热脸贴了堂弟好些年冷屁股的皇帝给乐得不要不要的。 再过个十年八载,要是皇帝始终膝下空虚,只怕真能心甘情愿立个皇太弟出来。 更何况如今宫九如今不过是想要一道无关痛痒的旨意,别说只是澄清罪犯公孙兰与公孙大娘毫无关系的事实,就是再给公孙大娘封个神号又如何? 宫九对此信心十足。 最初看陆小凤的时候就不喜欢红鞋子,尤其公孙大娘。等到后来有了剑三七秀坊的设定,再回去看红鞋子那一伙,尤其是其中对于公孙大娘各种赞美描写,可真是恶心死我啦!果断不能忍! 第二十四章 皇帝对自家小堂弟却也是信心满满。 毕竟,怎么说呢,别看宫九某些兴趣爱好好像特别奇葩,可他惦记丹陛之上那把坐起来其实一点也不舒服的椅子时,采用的方式却特别正常。 完全不是南王世子那种凭着一张脸就妄图取而代之、搞事手段还那么蠢的家伙能比的。 皇帝刚知道宫九一身武艺居然能将他一整个皇宫侍卫彻底视为无物的时候,其实也是小小怕过那么一下下的。 但转念一想,小堂弟因为幼年时候的家庭悲剧,一直就琢磨着搞大事, 而他目前占据的那把椅子,虽然不是小堂弟搞事的唯一重点、却也一直是重点之一。 结果不也平平安安过着许多年? 早在他对小堂弟的武力值毫无认识、也因此毫无防备的时候,那个老是对他一张冷脸的小家伙,不也一次都没真拿他怎么着么? 在江湖上,宫九虽说用化名一直玩得那叫一个风云变色, 可在朝堂之上,宫九的手段却是相当正统的。 反正皇帝一直没子嗣,据说很大可能会一辈子没子嗣。 比起妄图神不知、鬼不觉,暗中取代皇帝的南王父子,宫九的脑子可正常多了。 他更愿意走光明正大谋算皇太弟的路线。 麻烦是麻烦了点,难得名正言顺四字。 宫九私人爱好奇葩归奇葩,玩起权谋人心,却也果然不愧是先先帝嫡出一脉。 要不小老头也不能那么稀罕他。 毕竟单只说练武奇才的话,在宫九之前,小老头的天赋也是绝佳的。 武力篡位妥妥的那种。 可惜就是完全不晓得篡完要怎么整。 如宫九这样武功天赋绝佳,权谋天赋也很能够得着优秀线的,毕竟少数。 小老头活了好几十岁,也就遇着那么三两个,而能落他手里头,能愿意谋算了天下还让他先当几天皇帝过过瘾、再把他尊为太上皇的,却只有宫九这么一个。 也因此,小老头从来不觉得宫九的特殊小爱好能算什么毛病。 更着实想不到,偏偏却是那么点儿不叫他放在眼底的小爱好,却最终要了宫九的命去。 人生总是少不了那么些个“意料不到”。 或许是事,或许是人。 例如宫九,他就怎么都想不清南王父子的脑回路。 哪怕真的要玩李代桃僵的把戏吧, 这明明连皇帝身边的内务总管都买通了,怎么就不是琢磨着将皇帝勾出皇宫便宜行事, 却非得要去找叶孤城玩什么紫禁之巅吸引视线、再把刺客安排进去制造混乱,连杀皇帝那么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都要叶孤城亲自动手、导致决斗现场提前露陷、被陆小公鸡看出不对呢? 宫九简直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南王父子无关紧要,宫九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 对于宫九来说,当前最要紧的事情,莫过于叫向晓久能吃得下饭。 无论什么事,能叫一个吃货连饭都吃不下的事,那就都是大事。 宫九把一切稍微有点儿用的力量都调动起来了, 譬如原本在南海诸域整顿海路的人手,但凡能派得上些许用场的,也都抽调回来。 一时之间,可以说,中原之内,但凡宫九的势力,除了朝堂之上,憋足了劲儿搞事的那些,几乎都投入对红鞋子的追捕中。 哦,不对,朝堂之上憋足了劲搞大事的那些也不是没在红鞋子的事情上出力,只不过他们出力的方式不同。 其他势力,尤其是拼武力值的那些,那基本上不拘上下等级,都是亲身上阵的。 朝堂之上站着的那些,真亲身上阵就太浪费了。 海捕文书都是干什么用的? 朝堂大佬们真都动起来的时候,那效果也不仅仅只是海捕文书。 到底红鞋子无关紧要,哪怕不是宫九麾下势力,朝堂大佬们又哪个不知道宫九讨的圣旨已经拟定,只差公孙兰归案就要发出了呢? 皇帝甚至还从自己的私库拨出款项,赶着在西湖畔修复公孙大娘故居呢! 虽说群臣也闹不明白皇帝是打哪儿知道的公孙大娘故居竟是在西湖。 翰林院那群人,这阵子可没趁着修书的名头暗戳戳翻书,却也没寻出个出处来。 不过好些耳目聪明的,倒是听说了,皇帝原本准备修的是庙宇,还是那位叫皇帝忽然关注起公孙大娘的不知道谁,推说 “公孙大娘晚年退隐西湖畔,虽说有收留落难女子的义行,却素来深入浅出。 生前低调,死后也不愿封神招摇,好意心领” 之类的,才叫皇帝打消了主意。 知道这事儿的,都猜着是公孙大娘的正经传人不悦公孙兰明里打着自家老祖宗的旗号,背后最干的尽是那般蛇蝎心肠事体,又不知道怎么的,竟讨了那位(目前